患者案例故事
更多朱锦琪眼中的“美国经验” 哈佛医生都是出色的沟通家
“哈佛医学院的每个医生都是一个出色的沟通家。”回望在哈佛医学院三个月的学习进修之路,置身美国知名医院,哈佛医生出色的沟通能力令朱锦琪印象深刻。
2016年初,为提升本市医疗水平,促进与美国医院的交流探讨,湖南省长沙市卫计委选拨市内医学界的青年才俊,组成湖南赴美医师团前往美国哈佛医学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进修培训,该计划由麻省医疗国际集团提供服务支持。长沙中心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朱锦琪被选为其中一员,随即经过紧张筹备,于今年1月份飞往美国,开始了在哈佛医学院的学习进修之旅。
对于此次赴美进修,专注于呼吸医学研究的朱锦琪有着明确的研究学习设想和计划。然而抵达美国,在刚刚和哈佛医学院的专家们接触不久,一些细节令朱锦琪感触颇深。
医生病人的“战友情”
在美国,评断一个合格的医生,除过硬的医疗技术外,优良的品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重要的评判标准。美国医院认为,医生若能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与同事和谐相处互相协作,对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营造医院良好的医疗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哈佛医院的医生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医生素质令人叹服。
初到哈佛医学院,朱锦琪就被医生和患者之间那种奇妙的关系所吸引。面对病魔,美国医生和病人建立了共同战胜病魔的情谊,那种情谊是战友,是在同一战壕共同“抗战”的信任。
朱锦琪眼中的美国医生,似乎是天生的沟通家,哈佛医生更是卓越的交流演说家。美国的医生向来比较注重医患沟通,也愿意花时间精力详细询问病人病情。要做到顺畅沟通,自然也离不开对病人的尊重以及自身的态度。美国医生十分注重对患者的态度,医生像兄弟朋友那样对待病人,往往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也给病人心灵上的安慰。
美国医生和病人接触中的一个细节令朱锦琪印象深刻。或许是出于对医疗感染强烈的防范意识,或许是出于对病人的尊重,医生在进入每个病房前都会洗手快速消毒后,才进入病房和病人接触交流。更关键的是,不管有没有和病人接触,医生离开病房前还会再次消毒。对此,朱锦琪开玩笑说:“美国医院遍地都是消毒间。”他认为这或许是美国医疗感染率极低的秘诀。
在本着对病人尊重的基础上,朱锦琪认为美国医院多学科诊疗模式,不仅促使病人更加信任医生、使得病人更加愿意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也利于医院多学科、专科的发展,利于促进医院发展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美国的各大医院都建立起多学科诊疗团队,仅辅助科室就包含放射、病理、检验、公共卫生等,在对病人病情进行会诊时,能从各个专业角度进行剖析,利于得出更精准、专业的诊断结果。
能说、更要“有话题”聊
在赴美前,朱锦琪期待着向哈佛医学院呼吸领域的专家学习临床科研项目的设计、实施经验,从学科技术重点发展方向出发,探索出科学合理的临床科研项目,促使医院呼吸重点学科快速与国外先进医疗接轨。
呼吸医学在临床研究方面一直处于薄弱点,因此在研修中,朱锦琪希望创造各种和哈佛专家交流探讨的机会,重点学习美国医院在呼吸领域的先进经验;学习和掌握全套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从规范化液体管理入手,提高本学科呼吸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对机械通气与呼吸危重症救治、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等方面加强学习美国医院的先进经验。
回顾三个月的研修经历,朱锦琪认为若想在赴美研修中达到预期经验,要度过英语关,其次要做到充分准备,才能更大程度的提升研修效果。
尽管朱锦琪有着不错的英文读说功底,赴美前做了准备,但到达美国后,困扰他的一大难题还是英语交流障碍。美国的医生来自全球各地,文化背景不同导致词汇表达方式各异,同时美国本土口音成为顺畅交流的障碍。因此为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朱锦琪认为除了掌握足够的专业词汇外,还要强化英文听说能力,能快速听懂、明白美国专家表达的观点,方才能够消化吸收,及时表达自身观点,做到互动探讨。
令朱锦琪欣慰的是,麻省医疗国际针对湖南医师团成员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英语听说读方面的训练。提升英文交流能力还有个小窍门,朱锦琪在美国时利用各种机会主动和美国当地人交流,比如和土生土长的波士顿老百姓、房东、街头小贩等,从而在短时间内令他英文交流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在克服英语关外,朱锦琪认为在赴美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十分必要。出发前,应对美国医学教育、医疗体系有一定了解,对美国专业技术前沿研究发展热点有所认识。他建议准备赴美的同仁,若想深入交流,一定要细化研究课题,好拟定专业交流问题,以便利于赴美后和专家有话题可聊,有深入进行学术交流的专业铺垫;对于准备赴美深造、进行科学研究的同行,朱锦琪建议要提前获知各医院优势,提前筛选联系、了解导师,做到知己知彼,以获得心仪导师接纳。
专业学术交流之外,朱锦琪也积极探究美国重点学科发展的管理经验及理念,同时也考察了美国医院的科室人才培训体系。他认为我国临床住院医师培训起步晚、质量参差不齐,规范化考试质量评估不足,而美国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严格、规范、定期考核以及淘汰制度都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此外,美国医院在医疗科研方面的投入巨大,尤其是临床方面。朱锦琪指出,我国医学界存在重基础轻临床的现象,而美国洽洽相反,美国很多研究都处于临床领域,其科研理念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美国形成了基础医学在院校,临床研究在医院的发展格局,这对我国医学界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
在哈佛医学院研修三个月,朱锦琪也有遗憾之处,由于美国极其注重病人隐私,导致他们难以和病人有深入的交流;由于研修时间短,对美国医疗先进技术、专业研究热点了解不够深入等;由于地级市医院很难接触到哈佛医学院等美国医院,他认为邀请哈佛医学院知名教授前来讲学,将会极大地推动地级市医院学术发展、诊疗技术研发和医院管理等。回国后,他希望医师团承办方麻省医疗国际能够构建临床专业交流渠道和平台,建立稳定、高效的学术交流机制,帮助更多的中国医生参与国际性学术年会,接触世界医学技术发展前沿。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麻省医疗:赴美医疗、远程会诊、治疗方案咨询、用药方案咨询,“扫一扫”了解更多!
点击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