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案例故事
更多中国在美学者眼里的“哈佛大道1号语言特训班”
8月18日下午7点,在美国波士顿哈佛大道1号,中国学者中心第12期语言特训班圆满闭幕。自2016年6月1日举办首期语言特训班以来,至今已经圆满举办了12期,吸引到中国在美的访问学者、医生以及哈佛医学院留学生等380余人报名参与。
在长达两个半月共计12期的英文特训班上,讲师和学员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亦师亦友;学员们也借此平台,认识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麻省医疗国际全体员工的辛勤努力下,语言特训班得到了中国在美学者们的认可,日前有学者发来信件,言语中充满赞誉之情,在学者们的应允下,特刊发于此。希望在此后的日子中,中国学者中心迎来更多的访问学者,交流探讨,互助共勉。
陈晨
我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于2016年6月赴美前往麻省总院访学。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麻省医疗国际为中国学者举办语言培训班的信息。在人生地不熟、面临交流困境的异国他乡,能有这样的英语学习班,是给每个初到美国访学人士的好礼物。
在这个培训班,麻省医疗国际Adam老师结合美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医疗卫生、体育健康等热门话题,帮助我们迅速地了解美国的方方面面,促使我快速地融入到美国当地人的生活中。在课程中,讲师巧妙的设置情景模拟、角色互换,帮助我们练习口语表达,指导我们如何像美国人一样去说英语。
参加学习班2个月来,我的英文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已经能够自信、自如的和美国同事交流。对此,非常感谢麻省医疗国际为我们这些中国学者提供了这么好的课程,在此后的学习中我还会继续参与,同时我也会把它推荐给即将访美的同事们。
蔡香然
我是语言特训班的资深学员,收获很大,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坚持上这个课的原因。Adam是特训班的主讲老师。记得次去上课时,我就被他的风采折服。Adam个性沉稳,知识渊博,一步步帮我们这些中国的访问学者纠正错误的语法和发音。
在特训班上,他向我们介绍了美国的历史、文化、政治、节日、饮食等,让我们从多个角度了解美国。在讲解的同时,穿插美式英语的表达习惯和语法使用要点,他还善于推动和学员间的互动,让两个小时的课程充满了趣味。
Ruike Wang
我是语言特训班的学员Ruike Wang。可以说在这个课堂上,我收获到的并不是简单语言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很多朋友。在特训班上,和学员接触多的是ESL老师Adam,他是一位非常敬业的老师,提前到的同学总能看到他在认真备课。工作对他来说不是任务,而是一种享受和对自我的认可,比如他在意每位同学上课积极参与的状态,在意课堂氛围,在意学习效果。
Adam对课程内容的设置,在我看来用心良苦。访学人群年龄集中在25-45岁之间,这样的人群特点,决定了我们面临的并不是简单的语言问题,更多的是语言承载文化背景的“休克”状态。在课堂上,Adam会带领我们逐步深入美国历史、礼仪、饮食、体育、政治、旅游、医药等领域的方方面面,同时不忘兼顾讲解语法难点和纠正发音练习等,使大家在轻松的状态下收获颇多。
特训班的各位老师还会给大家安排各种讲座,比如麻省总医院陈虹博士作的关于“Primary Care”方面的讲座,Dr.Yanyi Zhu作的关于“美国医疗保险”方面的讲座等,使大家有效地获取大量实用性、前瞻性的信息。课堂上,学员之间的交流更是我们收获的另一笔无可衡量的财富,学员们相互激励、共享资源,在异国他乡消减了紧张、陌生与压力感。非常感谢麻省国际给大家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以及搭建的交流平台。
哈佛大道1号中国学者中心语言特训班由麻省医疗国际主办,旨在为中国赴美访问学者、医师以及留学生提供文化“缓冲区”,强化英文表达水平,协助他们尽快适应美语表达环境,扫清他们在美国遇到的交流、文化隔阂等障碍,帮助其尽快融入美国波士顿医学交流学术圈,促进其学术交流效果。
语言特训班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学员们的大力支持,学员们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也帮助特训班不断提高授课质量、改良授课方式。在以后的日子里,讲师们将再接再厉为在美学者提供更全面周到的服务。
据麻省医疗国际相关人士透露,随着中秋佳节的来临,麻省医疗国际拟将举办一场中秋聚会,庆祝本季度语言特训班结业,同时答谢广大中国在美访问学者的支持,届时欢迎更多的学者赴会参加,欢度中秋共享成果,携手相伴再创佳绩。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麻省医疗:赴美医疗、远程会诊、治疗方案咨询、用药方案咨询,“扫一扫”了解更多!
点击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