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案例故事
更多新发现:有药物可抑制膀胱癌抑癌基因突变!
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多发于男性患者,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占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位。近日,麻省医疗国际了解到,长庚医院研究团队发现,抑癌基因突变会让癌细胞基因调控失衡,让肿瘤更大。而新发现有药物可抑制KDM6A突变细胞生长,使膀胱癌的治疗露出新曙光。
膀胱癌典型的症状是无痛性血尿,一些病人会有类似膀胱炎、尿路感染、排尿迟缓、输尿管阻塞导致肾绞痛或肾衰竭,也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贫血等症状。
膀胱癌的分期
Ta期:占浅表性膀胱癌的70%,肿瘤呈乳头状,像漂动的水草,局限于膀胱的粘膜内,通常是低级别,很少进展为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在一项研究中,只有4%的Ta期患者会进展为肌层浸润或转移性癌。这是常见的膀胱癌的分期。
T1期:肿瘤呈乳头状或结节状,肿瘤穿透基底膜到达粘膜下层,粘膜下层内有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因此T1期较Ta期肿瘤更具侵袭性,进展的风险约为30%。
T2期:肿瘤侵犯膀胱肌层,一般是高分级的,对此期肿瘤尽管能采用局部治疗手段如手术根治,但进一步侵袭发展为转移性疾病的风险仍然存在。这是膀胱癌的分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T3期:肿瘤通常具有高分级、结节状、侵袭性高的特点,而且一些T3期肿瘤常扩散至膀胱外,治愈难度很大。治疗的目的是防止肿瘤进一步扩散,延长患者的生命。
T4期:这种膀胱癌的分期是高级别高侵袭性的肿瘤,已侵犯周围邻近器官,有一些已扩散至远处器官,此期肿瘤大多数是无法治愈的。
膀胱癌的常见治疗方法
1、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简称膀胱电切术或TURBt):这是国际上一致公认的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标准手术方式。浅表性肿瘤是指临床分期为Ta或T1期的肿瘤,这类肿瘤仅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并未侵犯肌层,因此淋巴和血行转移的概率极低,5年的生存率大于百分之八十,而且其中只有百分之十五的患者终需要其他更为积极的治疗。膀胱电切术也适用于侵润性膀胱癌,甚至5cm的肿瘤也可以通过电切切除,同时,膀胱肿瘤初次的电切术也是判断膀胱肿瘤浸润深度的可靠的方法,但尽管如此,分期的准确性仍然只是相对的,对一个特定的病理,不同的病理学家会得到不同的分期结论。
2、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TURBt手术开展之前被广泛应用,本手术较简单,能保留膀胱功能,易为患者所接受。适应瘤体较大、瘤蒂较宽或TURBt不易切除的浅表膀胱癌,无远处转移的局部浸润性膀胱癌,膀胱憩室癌和肿瘤虽属T2、T3a期浸润性膀胱癌但患者拒绝膀胱全切者。
早期膀胱癌治疗成功率可达9成,但已经有转移的患者,5年存活率低于5成。早期膀胱癌治疗以内视镜刮除手术为主,较晚期病人则需要用膀胱全切除术加上人工膀胱重建,才有机会治愈,但患者可能因排尿习惯改变而痛苦。一旦转移,患者需要接受化学治疗。
化疗失败的病人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治疗药物PD1或PD-L1抑制剂,但治疗反应率也仅有大约15%。晚期膀胱癌的治疗仍有许多瓶颈有待克服。
林口长庚医院和国立新加坡癌症中心的合作研究发现,KDM6A抑癌基因突变者占膀胱癌患者3成,当KDM6A抑癌基因突变,造成与其有拮抗能力的基因EZH2异常作用,导致癌细胞中基因调控失衡,让癌细胞的生长更活跃。
该研究从体外的细胞学实验中发现,KDM6A突变细胞在使用标靶药物EZH2抑制剂GSK343后,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接着施以动物实验,在实验动物的肿瘤生成达一定大小后使用抑制剂GSK503,持续观察14天就发现到肿瘤大小有效抑制达24%,更在观察第16天达33%。
研究团队进一步将实验方式改以人源性肿瘤细胞异种移植(PDX)模型也发现,在使用抑制剂GSK503,第14天观察到肿瘤生长被抑制的现象。
研究透过实验发现使用新的药物可以有效打破基因调控的失衡现象,抑制KDM6A突变细胞的肿瘤生长情形。这一调控机制对KDM6A抑癌基因突变的患者可能是治疗的曙光。
不过,长庚医院表示,此种治疗方式可用于有基因突变的膀胱癌患者是新的研究发现,现在正在争取,希望有机会进到人体临床实验,造福更多膀胱癌的患者。麻省医疗国际希望研究能更多更快地开展,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新的希望,为治疗带来更多突破,使人类在抗击癌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癌症,肿瘤
麻省医疗:赴美医疗、远程会诊、治疗方案咨询、用药方案咨询,“扫一扫”了解更多!
点击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