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案例故事
更多从“零”讲起 中国学者中心9期语言特训班讲解if从句
什么是零条件句?、和第三条件句和if条件从句有着怎样的关系?
在哈佛医学院体系学习、研讨的中国学者和哈佛医学院教授、专家交流中,对于条件从句的表达总是充满疑惑。医学尤其是癌症治疗领域高精尖技术研究,精准、严谨、科学的表述极其重要。因此,如何熟练运用if条件从句表达逻辑推演对即将发生的动作的假设,或者表达客观真理成为中国在美医学访问学者们迫切解决的难题之一。
为满足中国在美交流学者、医生和医学留学生等群体诉求,7月27-29日,中国学者中心第9期语言特训班以“if条件从句表述方法”为主题,向前来参加的累计30余名学员详细讲解了零条件句、、和第三条件从句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英语中的条件句指一种表示假设的主从复合句,一般由连词 if 引导的条件从句引出某种假设,再由主句表示基于这种假设下的反馈。中文翻译为“如果或假如……那么……”。简单而言,零条件句零条件句用于阐述事实,无论主从句都用一般现在时,在描述客观规律自然逻辑的情况下使用,比如说if你持续加热水,水会沸腾;或者if你加热冰块,冰块会融化;前后就都使用一般现在时,在这种情况下条件可能成立,而条件一旦成立,依据正常逻辑,则结果一定成立。
在讲解中,麻省医疗国际资深讲师举例剖析,零条件句可以这样表述“If it rain,the ground gets wet”,而条件句更多的偏向于人的观点和喜好,比如“If if rains,I will bring my umbrella”,但这并不意味着“People bring their umbrella when it rains”,因为人们也可以穿雨衣,如此表述往往带来片面理解,不能假定为因为你带雨伞,下雨天所有人都应该带雨伞。if条件从句运用不当,会引发很多理解误解,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归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也因此,零和条件从句非常适用于表达各种医疗卫生相关的问题。
在接下来的课时,麻省医疗国际讲师讲述了和第三条件从句用法。条件从句用于表达一个假设情况后的结果,表达不真实的现在和未来的情况。例如,如果中国医生接诊的病人减少的话,医生可以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If there were fewer patients in chinese hospitals, the doctors could provide better medical care for patients)。
在第三课时课堂上,讲师着重讲述了第三条件从句使用要点。第三条件从句用来谈论过去虚幻的情况,或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情况,一般从句用过去完成时,主句用would+have done句式。在美国,第三条件从句经常用来表达遗憾或感谢。讲师举例“If I had had more time, I would have studied more English before coming to the United States”,表述过去遗憾的情况。而“If I hadn't come to the United States, I wouldn't have had the great opportunity to research at a top hospital”,则表达感激之情。
美域健康介绍,麻省医疗国际已经连续举办9期语言特训班,累计达54个课时。特训班举办过程中,也在积极听取学员意见,目前正值美国暑假期间,为便利更多交流学者、医生及哈佛留学生参与语言特训班学习,语言特训班从原来周三到周五下午4-6点,改为下午5-7点,以更好地满足医生诉求。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麻省医疗:赴美医疗、远程会诊、治疗方案咨询、用药方案咨询,“扫一扫”了解更多!
点击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