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域健康网

400-882-3548

首页 > 医疗健康 > 文章详情

年近40,是大肠癌发病的一个坎儿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新数据统计,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排在第五位。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是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近年来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发病与遗传、生活方式、大肠腺瘤等有关系密切。

 

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在实际生活中,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偏低,主要原因是人们对该病出现的早期信号没有足够重视。

\

40岁是大肠癌发病的一个坎

 

我国专业的出国看病机构美域健康专家表示,大肠癌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即“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生-癌”,整个过程可能持续1-2年。但是,息肉和不典型增生阶段,患者多没有症状,需要靠定期的结肠镜检查来及时发现,并给予恰当的治疗,一旦发展到便血或肠梗阻症状,大多已属晚期。

 

大肠癌的高危群体有很多,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和多发性肠息肉的患者患病几率比较高;高动物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会增加患大肠癌的危险;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患病风险也高。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在40岁以后发生大肠癌的几率会明显上升。据统计,大约有75%的大肠癌患者都处于这个年龄段。

 

以上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必须定期去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我们建议1~2年内做肠镜检查1次,这样有利发现癌前期和早期癌,使患者能获得及时治疗。据统计男性患大肠癌的几率比女性高35%,因此,男性对常规的筛检更应引起重视。具体的筛检要求是:每年1次粪便隐血试验,每3年1次结肠镜检查。

 

腹部隐痛或是大肠癌发病的早期征兆

 

在大肠癌中,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多表现为便血和肠梗阻,较易引起人们重视;而盲肠和升结肠癌多表现为贫血,人们对此缺少意识,容易延误诊断时间。因此,建议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就诊,争取尽早防住大肠癌。

 

1.排便习惯突然改变。多为排便次数或粪便性状改变,比如原来大便每天1次,近突然每天大便3~4次,或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大便形状发生改变,本来大便是软的、成形的,近变细了。有些人还伴有里急后重感,即下腹部不适很想排出大便,然而又无法一泄为快。

 

2.便血。这是大肠癌早、常见的表现。轻者仅表现为偶尔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现有粘液血便、粘液脓血便或鲜血便,常被误诊为痢疾或痔疮出血,贻误了确诊时机。

 

3.腹痛:部分病人以不确定位置的持续隐痛为首发或突出症状,有些病人仅感到腹部不适或有腹胀感。当大肠癌合并糜烂、梗阻或继发感染,由于相应的肠段蠕动增加和痉挛,可出现明显腹部绞痛。可表现为典型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性腹痛,即疼痛为阵发性绞痛,持续数分钟,自觉有气体窜过疼,接着有排气,然后疼痛突然消失,当老年人出现这种症状时,应考虑大肠癌。

 

4.贫血:老年病人,尤其是无其他原因失血,亦无肠寄生虫病的,如发现进行性缺铁性贫血,应想到有胃癌或大肠癌的可能性。

 

预防大肠癌从“口”做起

 

1.改进饮食习惯。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该类饮食可导致大肠腔内内容物(俗称粪汁)中梭形芽孢杆菌生长活跃,形成可致癌的非饱和多环烃类物质,必然增加大肠癌的发生率。

 

2.积极防治肠道疾病。如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变成大肠癌,预后是不良的。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

 

相对于其他肿瘤来说,大肠癌从临床前期病变发展到肿瘤阶段,时间较长,因此早期筛查对肠癌来说有价值。许多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如果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为国内客户提供美国专家会诊、赴美就医、高端体检、精准医疗、医护培训等一站式海外医疗咨询服务出国看病/远程会诊费用、流程,“扫一扫”了解更多!

点击立即咨询